06目录网北京网站大全北京政法大学网站大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浏览:
本数据不是实时数据,仅供参考之用,数据更新请联系06目录网管理员。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研究生院,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心区,北临久负盛名的“燕京八大景”之一——“蓟门烟树”,东沿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小月河、野松林。水波荡漾,松涛起伏,底蕴深厚,人文荟萃。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3年,首任院长系著名法律史学家张晋藩先生,现任院长为李曙光教授。

  研究生院建院以来,已培养各类研究生万余名,他们在国家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生院目前设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9月,全校共有研究生7653名(含留学生),其中学历研究生7468人、学位研究生185人;学历研究生中有博士生1439人、硕士生6029人;全校法学(二级学科)研究生3606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882人、其它专业研究生共980人,另有在站博士后121名,法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居全国第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法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批法律史、经济法、诉讼法专业的博士点设于本院,全国第一个比较法、人权法、法律与经济专业博士点首创于本院,新中国第一批法学硕士、第一批法学博士皆出自本院,法学专业的第一个外国留学博士生出自本院。目前,本院在法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招生规模上名列全国第一。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生院始终坚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注重研究生在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养成和培育。研究生院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建立博士生、硕士生挂职、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研究生院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等项目,鼓励、支持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研究生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年派出大批研究生出国出境游学、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辈出。除已故钱端升等许多著名专家外,现仍活跃在研究生培养第一线的导师有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全校有博士生导师200名(含兼职和特聘导师),硕士生导师690名。研究生院的导师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参加国家各项立法工作和司法咨询活动。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学期间即跟随导师参加国家立法、司法咨询、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高端法律活动中锻炼自己。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将适应国家与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新需求,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重点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以法学教育为特色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生院。

  学生、教师基础数据截至2019年9月,其他数据截至2019年9月。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yjsy.cupl.edu.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法人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4、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口碑点评

警告:请理性点评、打分,请文明用语!

请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打分并给出您的宝贵点评意见

诚信评分:
服务评分:
靠谱评分: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收录查询

搜索引擎: 百度
收录:
反链数:
搜索引擎: 搜狗
收录:
反链数:
搜索引擎: 360
收录:
反链数:
搜索引擎: 神马
收录:
反链数: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SEO综合查询

  • 搜索引擎
    百度PC
    百度移动
    头条
    搜狗
    360pPC
    360移动
    神马
  • 权重
  • 关键词
  • IP来路

推荐网站

  •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前身为1982年建校的北京市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共和国同龄,具有辉煌的办学历史,是河北省法学教育的发源地,为河北省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校长叶青教授。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西南政法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突出“务实教育、论辩文化”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担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和西部基层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学校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西北地区第一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32人,有六年制法学实验班892人、西部体制改革班98人,双学士二学位252人、硕士研究生309人、博士研究生154人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27人。法学院坚持法学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务能力。2008年开始国家和教育部推行“六年制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国政法大学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我院成为试点学院之一,并于2013年起承担起全部六年制法学实验班的学生培养工作。全院师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勇于开拓,不断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甘肃政法大学

    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学校经湖北省批准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工作职责:毕业生就业市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收集和发布就业(实习)信息、组织用人单位校园招聘活动、毕业生就业推荐、编制就业方案、办理就业报到手续、编制发布全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及反馈工作;开展全校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活动,开设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创业)指导品牌活动、协助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

    更新时间:2023-04-28 12:32:49
©2019-2020 06DIR.COM 蜀ICP备18020501号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